醫療常識★容器使用錯誤 你照樣把毒吃下肚│今周刊

出處:今周刊
撰文:李建興

講究「吃得安全」的現代人,往往對食物的品質斤斤計較,卻忽略了另一個潛在的危機──容器。專家指出,裝食物的容器若使用不當,會讓毒素進入人體,影響荷爾蒙的運作機制。正確使用容器,亦是無毒生活的重要一課。

容器使用錯誤 你照樣把毒吃下肚│今周刊

每天早上,在前往公司的路上,上班族Amy匆匆在早餐店點了餐,拿著紙杯,透過杯上塑膠蓋的小孔,就急急忙忙地把燙口的咖啡喝下肚。進了辦公室,趁正式上工前,她打開裝在保麗龍盒內熱騰騰的油炸雞塊和薯條,大口大口地吃了起來,儘管盒子已經受熱變形,她視而不見,繼續大快朵頤。中午一到,由於下午趕著開會,Amy三步併作兩步衝到便利商店,一手抓起架上的便當和飲料,連餐盒上的保鮮膜都來不及撕開,就看也不看地隨手一按微波爐上的面板,急著加熱......。

這是一般上班族真實的寫照,但,你可曾想過,在這樣日復一日的生活中,當你輕忽地使用餐具、紙盒和飲料杯,已經默默吃下了多少毒素?

隨著時代的進步,生活中接觸到的物品,為求精緻、耐用和節省成本,製作時會加入許多化學添加物,這些化學物質若進入人體內,會嚴重威脅健康。

主要原因是,這些物質因化學結構與荷爾蒙類似,會擾亂身體的內分泌系統,一般稱其為「內分泌紊亂物質」,也就是俗稱的「環境荷爾蒙」。「它可怕的地方在於其效應是累積性的,短時間或許看不出變化;但時間一久,體內的毒素越來越明顯,身體的毛病也就隨之而來!」師大化學系教授吳家誠點出環境荷爾蒙對人體的破壞力。

令人震驚的是,由於台灣人對於環境荷爾蒙的認知有限,使得國人接觸化學毒物的機率遠高於其他國家。「曾有學者採樣國人的尿液,赫然發現塑化劑濃度居然是美國人五倍,更是德國人的六倍!」吳家誠舉證歷歷,「這還不打緊,塑化劑對孕婦的影響最大,但台灣孕婦體內的塑化劑量竟是美國孕婦十二到十三倍!」在台灣人「無毒意識」抬頭的今日,如何「安全使用容器」,是食品安全中極重要的一環。

對此,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祕書長黃嘉琳提醒家庭主婦、上班族以及其他消費者,無論在購買外食、拿器皿裝食物,或是在家烹調料理,都得遵守「認清容器材質」、「掌握產品禁忌」,以及「聰明安心使用」三大步驟,才能為健康把關。

步驟一:認識材質 從器皿底部判別

使用塑膠餐具的第一步,必須先了解塑膠材質及特性。一般塑膠類材質分為七類,在塑膠容器的瓶身、瓶底或外標籤上,大多會印上三角形的回收標誌,標誌裡有一個數字,代表不同的塑膠材質。例如一號為PET(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),最常被製成生活中隨手可得的寶特瓶,二號HDPE(高密度聚乙烯)則是塑膠袋的主要成分。

哪一種材質較安全?吳家誠斬釘截鐵地說:「越常被用的容器,問題越多!」他分析,像常做成保鮮膜、雞蛋盒的編號三號PVC(聚氯乙烯)用途最廣,使用不當容易產生戴奧辛。而常被製成保麗龍容器的六號PS(聚苯乙烯),則因遇過酸或過熱會被融解,也對人體有害。相對而言,二號的HDPE、四號LDPE(低密度聚乙烯),以及五號的PP(聚丙烯),由於化學結構較安定,較不容易與陽光、空氣產生反應,使用年限較長,也較為安全。

(本文未完,詳細完整的報導內容,請參閱今周刊數位主題故事,請點選此)

※今周刊官方粉絲團: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BToday

(尊重智慧財產權,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:今周刊謝謝!)

今周刊數位主題故事

相關推薦

醫師洪浩雲在臉書發表「回憶錄:2015年06月27日的八仙樂園塵爆意外」內文寫道 27日,一個早上看門診的普通日子,我下午還排了急診支援,本來以為晚上可以休息一下的!     晚上八點回到家,順便把Saurus(2013)放進冰箱,準備跟心愛的一起品嚐牛排時享用。九點剛過,房門開...

閱讀詳情 »

椰子水能讓燒燙傷患者復原變快?台灣八仙樂園粉塵爆炸意外在網路上引發不少討論,有則臉書訊息還提到把椰子水當水喝,有助燒燙傷患者降火氣、傷口好得快;台北市郵政醫院營養師黃淑惠駁斥此說法,她解釋,燒燙傷患者因為失去皮膚的保護,水分流失快速,如果只喝椰子水,只是有助液體攝取,對傷口復原沒有幫助。該訊息寫道...

閱讀詳情 »

近日,「八仙粉塵氣爆」事件牽絆著大家的心,事故中有大量的傷員被燒傷。那麼遇到燒傷該如何自救呢?燒傷後不要用一些「土方子」擅自治療,以免影響到專業醫生的診治。 數據︰燒傷患者只佔整個燒燙傷患者的20%左右王磊副主任醫師介紹說,在平時的接診過程,大部分是燙傷的患者。燒傷其實是一個大的概念,不僅包括爆炸性...

閱讀詳情 »

廈門王先生的兒子是一位早產兒,愛人母乳不足,剛出生3天的兒子只能加奶粉輔助喂養。喜得貴子的王先生自然百般寵愛,「我每次給兒子沖奶粉時,都會特意多加幾勺,希望他吃得飽飽的。」可沒想到王先生沒等來孩子長胖的消息,小寶貝奶粉才喝了兩天,就出現嘔吐、腹脹、肚子硬等症狀,原本生龍活虎的寶貝也一下沒了精神。父...

閱讀詳情 »

Facebook留言